高考新政之下,高中生的社会实践究竟往哪里去?综合评价究竟该如何评一直备受关注。而国内高中教育常常被诟病的也是大多数学校只关注学生书读得如何,至于学生的公益意识、社会服务精神、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既无处展示也无法评定。在2017年即将实施的新高考政策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等都被列入考核。
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新高考改革配套政策《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明确提出,综合素质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记录高中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的时间。随之公布的还有在市级层面遴选出来的首批93个学生社会实践场地。这些机构和志愿服务岗位都已经在博雅网上公示。
如果以上海每届高中生人数5万计算,从2014级到2016级这三届高中生总计超过15万人,要为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岗位从哪儿来?要做些什么?这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此次公布的岗位,除了传统的场馆讲解员、敬老服务、秩序维护等“基础型”岗位外,为了更贴近高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一些社区街道动足脑筋,设计出“出版社书籍推荐员、网络公司未成年人活动策划、寄生虫相关课题研究”等颇具创意的“提高型岗位”。
一大批基础型志愿服务岗位出炉
首批93个学生社会实践推荐场所中,包含博物馆、科普馆、图书馆等各类场馆和街道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
记者发现,为了给高中生提供实践岗位,各社区街道都挖空了心思。
此次,徐家汇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梳理出近200个岗位,供高中生选择,这些岗位是徐家汇爱心暑托班、社会学校兴趣班、街道敬老院、街道志愿者服务中心和29个居委指导点的志愿者。
据站长许嘉雯介绍,徐家汇街道辖区内共1000余名高一学生,指导站在实践岗位设置上,力求贴近高中生的学习认知能力,通过助教、导讲、居委见习等志愿服务,让学生了解社会、锻炼能力、学以致用。
而松江区永丰街道学生社区指导站为高中生提供了168个居民区邮递员岗位。“主要负责社区报的发送,往年,我们也面向低年龄段学生开展过此项活动,深受欢迎。”负责人杨紫娟坦言,尽管经过精心设计,但自己也并不太确定此类岗位能否吸引学业紧张的高中生。
此外,一些社区实践指导站还推出了乒乓球陪练员、超市理货员、图书管理员等一批“基础型岗位”。对于这类基础性岗位,团市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王晓春认为,志愿公益精神是志愿服务活动的核心,高中生志愿服务活动不在于其发挥了多大的作用,而在于让学生加深对志愿公益、社会公平、奉献社会的理解。“做志愿服务,坚持比热情更重要。可能并不是像大家想象得那么好玩、时尚;很多服务其实是非常平凡,默默无闻的,贵在坚持。因此,高中生也要放平心态。”王晓春说。